2024年11月1-3日,备受瞩目的塑料全产业链行业重磅盛会——中国国际塑料展将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开幕!
中国国际塑料展自2014年首届举办以来,经历十年辛勤耕耘,一路风雨坎坷化作岁月如歌,到如今,中国国际塑料展已经成为业内外广泛认可的行业领军专业展会!
本届展会各项工作已准备就绪,展览面积6万平米,将有1000余家塑料行业产业链参展商和超过80000名专业观众齐聚南京。更有来自亚洲、北美、欧洲等相关国家的行业协会代表和专业观众应邀来华,一起聚势启新,“塑”动未来!
本届展会继续延续往届的优势,设立“科技创新成果展示区”,免费为全国高校中与行业有关的院校老师研究团队及研究院所免费提供100个展位,展示专家团队的研究成果,搭建产学研用交流平台,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高质量发展。
02
科技创新展商集锦—高校篇
所在位置:南京国际博览中心8号馆
01
吉林大学 特种工程塑料研发团队
展位号·
8E49
学术带头人·
王贵宾 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吉林省长白山学者
团队成员·
张淑玲 教授
栾加双 教授
张梅 教授
杨砚超 工程师
王晟道 博士后
主要研究方向·
高性能结构型特种工程塑料(聚芳醚酮、聚芳醚砜合成及工程化)
高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短纤、长纤、连续纤维全链条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
特种工程塑料加工成型技术(聚醚醚酮板、棒、管、纤维、薄膜等加工技术)
特种工程塑料功能化(高性能基微孔发泡材料、耐高温电磁屏蔽材料、高温耐蚀纤维过滤材料、固态电池材料)
主要展示成果 ·
成果1 新型聚芳醚酮树脂工程化制备技术
成功开发出低熔点(295℃)和高熔点(385℃)新型聚芳醚酮树脂,满足不同环境温度使用需求。
成果2: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工程化制备技术
研制开发出短纤、长纤、连续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树脂基复合材料,并利用独有的结晶性聚芳醚酮上浆剂技术,优化提高复合材料界面性能,满足多种严苛使用环境需求。
成果3:聚醚醚酮纤维工程化制备技术
利用成套自主知识产权,成功研制出聚醚醚酮特种纤维及其制品,与常州创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总投资2000余万元建成了国内唯一、世界产能最大(100吨/年规模)PEEK纤维生产线。
成果4:高性能聚醚醚酮薄壁管材工程化制备技术
研制开发出高性能抗静电聚醚醚酮薄壁管材和绝缘管材及其管路连接,能够满足航空航天、海洋船舶以及石油化工等行业对轻质、耐蚀、高爆破压力等严苛环境的管路使用需求。
成果5:固态电池材料开发
开展高强度聚合物电解质设计研究,解决了改善机械性能的关键技术,实现了聚合物电解质在超级电容器及电池器件的组装应用,提高了储能器件的机械耐受性、效率和安全性。
02
四川大学 聚芳硫醚团队
展位号·
8E50
学术带头人·
杨杰 教授
团队成员·
王孝军 教授
龙盛如 副研究员
卫志美 副研究员
杨家操 助理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
特种高分子及副复合材料
主要展示成果 ·
成果1:增材制造专用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丝材
增材制造专用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丝材是由连续纤维与热塑性树脂基体复合而成的基材,树脂基体与增强纤维充分浸渍且紧密结合,形成一种新的复合材料材料体系,其截面形态包含圆形、扁平状和窄带。基材在增材制造过程仅需进行丝材塑化和形态控制,确保最终制品具有优异的分散效果和成型工艺性。
3D打印专用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预浸料丝材主要以PPS、PA66、PEEK为树脂基体,以碳纤维(1K,3K,6K)、玻璃纤维、高强玻纤、石英纤维、芳纶纤维为增强纤维;丝材直径0.4mm、0.5mm、0.6mm、0.8mm、1.0mm;纤维质量含量35%-65%。
成果2:增材制造专用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打印基材
增材制造专用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基材是由增强纤维与热塑性树脂基体通过特殊的配方设计设备而成的丝材和颗粒料,分别用于丝材熔融堆积 打印工艺和颗粒熔融打印工艺。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成型工艺性。
3D打印专用短纤维增强热塑性丝材以PPS、PA12、PEEK、PLA为树脂基体,以短碳纤/玻纤为增强体制备的热塑性复合材料丝材,丝材直径1.75mm,纤维含量约10%-25%。
成果3:高性能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料
高性能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料是由增强连续纤维与高性能热塑性树脂基体预浸渍而成的复合材料中间产品,其包含单向预浸料、织物预浸料、预浸料预制体和长纤维粒料。其具有重量轻、强度高、耐高温、耐腐蚀、可回收和快速成型优势,可以为航空航天、国防军工、交通运输、医疗防护、高端民用器械等领域提供轻量化、高性能的配套服务。
03
南京工业大学/研究所 郭燏、俞健团队
展位号·
8E41
学术带头人·
郭燏 教授 俞健 副教授
团队成员·
杨佳辉 研发总工
成瑞 副教授
葛威 研发工程师
吴海涛 研发工程师
主要研究方向·
膜材料、回路反应器、连续流反应器
主要展示成果 ·
成果1:陶瓷金属复合膜
陶瓷金属复合膜是以多孔不锈钢为支撑材料,具有纳米孔介个的陶瓷层作为膜层的复合材料,因此兼具多孔金属与陶瓷膜的双重优势,可在高温、高压、高粘度、特殊溶剂等恶劣体系中长期运行,也就成为石油化工、煤化工领域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
专利:已申请相关专利9篇,其中授权发明专利4篇,实用新型1篇。
成果2:回路反应器
路反应系统是由高压反应釜,换热器,循环泵和文丘里喷射器组成,文丘里喷射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高速流动相形成低压卷吸其他相,使得各相混合更均匀、接触面积更大,达到强化传质效果的目的,尤其适用于强放热或吸热的工艺,因此,回路反应器常用于加氢反应、磺化反应等气-液-固非均相反应。作为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加氢反应器,相比其他类型的反应器,有以下优点:a.移热性能优异b.结构简单c.传质效果优异。
专利:已申请相关专利6篇,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篇,授权实用新型1篇。
产业化: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多家企业,实现节能降耗,效益显著。例如山东某地炼分公司的醛加氢生产二醇体系中,在6.5MPa,170℃,雷尼镍质量分数10wt%的工况下连续运行,将产能提高至6t/h;
成果3:连续流反应器
连续流反应器作为一种反应器技术,以其本质安全、高效传质传热、易于集成自控等特点越来越受到科研界和企业界的重视,更是行业内推进“化工安全和产业升级”的主要动力。
以加氢反应为例,针对传统的“Pd/C 或雷尼镍+釜式间歇”工艺,我们从新型的易成型的高效非均相催化剂开发,直至相应的微填充床连续流反应器的设计,构筑了具有自身技术特色的完整技术链。迄今,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分别开发了改性 Pd/C 催化剂、金属氧化物负载型 Pd 催化剂(Ru 基)、分子筛负载型 Pd 催化剂(Ru 基)、分子筛原位包覆型 Pd 催化剂等多种加氢催化剂。其中,金属氧化物负载型 Pd 催化剂在微填充床反应器的苯酚选择性加氢制备环己酮的 200 h 测试中,环己酮收率维持 90%以上,显示了优异的稳定性和选择性。而金属氧化物负载型 Ru 基催化剂在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OP)加氢的连续流测试中也展现出了优异的表现。
通过“膜分离组件”或“微通道混合”等新技术与微填充床反应技术的协同,我们正着重从事有机合成反应的过程强化的研究,以期进一步提升反应性能、减小反应体积、降低反应能耗、减少三废产出。
04
华东理工大学 橡塑工程研究中心
展位号
8E55 8E56
学术带头人
谢林生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团队成员
李果 博士
王玉 博士
万舟 研究生
夏平 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
专门从事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与设备的研究与开发
主要展示成果
成果1:基于高拉伸混沌混合的双转子连续混炼机
本中心有关专业人员经过近十年的潜心研究,在国内率先开发成功基于高拉伸混沌混合的双转子连续混炼机,该设备结合了密炼机优异的混合特性和双螺杆挤出机的连续工作的特点,具有极强的填充、分散混合能力,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成果2:基于面向高填充功能材料制备的绿色高效连续混炼技术
针对高填充功能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共性难题,在高填充粉体在树脂中的分散与共混物结构形态控制等方面取得突破:
(1)通过结构创新,在国内率先开发出高拉伸混沌型连续混炼转子;
(2)通过技术创新,提出了集团聚体磨蚀解聚、包覆浸润与粘性熔融耗散混合于一体的高效连续混炼工艺;
(3)通过建立双转子连续混炼机放大设计模型和系统集成创新,在国内率先开发成功系列转子型连续混炼造粒系统。
该技术分别通过了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江苏省科技厅、国家教育部等单位组织的现场技术鉴定。被评为2002年度国家重点高科技新产品和2012年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并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
成果3:万吨级中高压电缆屏蔽料连续生产线
年产10000吨中高压电缆屏蔽料连续混炼造粒装置已经在江阴海峰、浙江鑫方德、扬州万益高分子等多家单位落地投产,转子直径130mm,较进口设备产量提升约20%。能耗比传统生产方式节约30%左右。
成果4:万吨级高填充色母粒连续生产线
年产10000吨高浓缩炭黑色母粒生产线,该项目落地于重庆澳彩新材料有限公司,当前该公司共拥有4条我们设计开发的高浓缩炭黑色母粒生产线,年产3.6万吨黑色母,该生产线炭黑填充量40-50%左右,粉尘排放减少95%。
成果5:万吨级填充改性功能复合材料连续生产线
高填充改性功能复合材料连续生产线,分别落地于常州双成、重庆合泰等厂家,该生产线粉体填充可以达到85%左右,产量1000-1500kg/h,产品单位能耗下降30-50%,粉尘排放量减少98%,同时分散效果达到3级分散,大大增加终端产品核心竞争力。
05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高分子系
展位号·
8F31
团队联系人·
沈育才 系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
功能高分子设计及先进制造
光热功能复合材料
生物基及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器械
院系介绍 ·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发端于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的化学系。材料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是1958年创办的本科专业,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也是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在国内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领域有较高的知名度,已形成从本科、硕士到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专业拥有专业教师26人,研究方向面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芯片、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等新兴战略领域。
研究方向/内容·
主要服务领域·
06
上海交通大学 模具CAD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严波团队
展位号·
8E58
学术带头人·
严波 副教授
团队成员·
徐学春 模具所所长助理
主要研究方向·
材料成形仿真系列软件国产化开发
主要展示成果 ·
成果1: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系列仿真软件
在复合材料中,自主开发了微结构网格划分与特征计算、多尺度建模与性能预测、中面/实体模型的液态成型过程(流动、固化等)的系列建模与数值仿真软件
成果2:增材制造成型工艺系列仿真软件
在增材制造(FDM、SLS、SLM、DEM等)中,自主开发了切片、路径规划、网格划分、成型过程(温度场/应力场、变形)的系列建模与数值仿真软件
成果3:其他系列仿真软件
注塑成型工艺仿真软件、挤压成型工艺仿真软件、超声波焊接成型工艺仿真软件、锂电池电化学与热失控仿真软件等
07
山东科技大学 有机磷功能化学品研究开发团队
展位号·
8F33
学术带头人·
王忠卫 教授
团队成员·
于青 教授 宋亮 教授 陈龙 副教授
段好东 副教授 韩玉玺 副教授
程桂青 副教授 尹训茜 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有机磷化学研究
阻燃剂、光引发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成核剂等助剂合成与应用技术研究
高性能特种环氧树脂研究开发
生物基高分子接枝相容剂研究开发
高性能胶粘剂研究开发
高性能覆铜板树脂材料开发
主要展示成果 ·
成果1:焦磷酸哌嗪低烟膨胀型无卤阻燃剂
ZYIFR低烟无卤膨胀型系列阻燃剂,主要由焦磷酸哌嗪、MPP等通过特殊配方设计和多次表面改性而成。ZYIFR系列阻燃剂具有优异的耐水性和阻燃效率,主要应用于聚烯烃等热塑性塑料(PP、PE、TPO等),可采用注塑、挤出、模压、吹塑等加工方式成型。
成果2:聚酯纺丝用系列无卤阻燃剂的研究与产业化
以苯基二氯化磷和二苯基氯化磷为原料,合成了聚酯反应型阻燃剂羟甲苯苯基次膦酸(CEPPA),聚苯基膦酸二苯砜酯(PSPPP)等多款聚酯无卤阻燃剂,并成为CEPPA的主要供应商。
成果3:生物基酸酐接枝相容剂的产业化
使用新型酸酐接枝聚丙烯,聚乙烯等形成一系列的高分子相容剂,该类型接枝相容剂相比目前的马来酸酐接枝相容剂具有接枝率高、白度高、加工性能优异、加工气味低等优点。
08
湖北工业大学 绿色轻工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展位号·
8F36
学术带头人·
胡圣飞 省重点实验室主任 教授
团队成员·
张荣 教授
刘清亭 副教授
付旭东 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聚合物高性能化与功能化
主要展示成果 ·
成果1:EVA定向发泡材料
提出了基于聚合物分子链预取向交联相关的定向发泡技术,以实现橡塑发泡材料能按设计方向"长高”的目标,发泡高度达到原厚度10倍,而长宽基本不变,避免传统发泡材料按三维方向等比发泡。该成果具有十分优异的抗震吸能性能、形变后恢复率高、很好的耐热性、耐化学品、耐油性和隔热性,另外,其质量轻,可大幅度减轻物品重量。其中主要应用在汽车保险杠、汽车侧面防震芯、汽车车门防震芯、高级安全汽车座椅、儿童安全座椅、工具箱、后备箱、扶手、底垫板、遮阳板、仪表盘等。
成果2:PPO珠粒发泡材料
提出了基于具有低熔点双峰结构聚合物体系构筑的“珠粒发泡”技术。通过高低熔点聚合物合金化的同时在超临流体作用下对合金聚合物晶态调控,揭示基于高压CO2作用下多相聚合物多晶态变化规律与聚合物熔点间关系,提出了基于动态流变法、DSC法的珠粒发泡材料筛选判断依据及熔点降低方法,独创了基于“炒板栗”原理的易水解聚合物干法珠粒发泡工艺,解决了聚酯类塑料珠粒发泡易水解难题。
成果3:超临界流体发泡装备
09
天津科技大学 聚合物成型加工新技术团队
展位号·
8C22
学术带头人·
王华山 教授
团队成员·
周晓明 副研究员
尹晋津 讲师
王美怡 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外场辅助橡塑材料创新加工技术(驻极处理、等离子处理)
橡塑材料设计、加工及循环利用
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功能母粒
药物缓释与控释高分子材料
功能高分子材料及器件使用性能
主要展示成果 ·
成果1:生化耗材制备及表面处理技术
针对不同生化检测需求,基于等离子气相沉积技术,可根据要求设计并制作表面含有不同基团的功能化检测耗材,如对特定抗体/抗原的固定化的高效多孔板。实验室具有全套的研发设备和技术积累,可为科研单位提供制备服务,为生产企业提供技术咨询。
成果2:基于等离子体清洗技术的塑料电镀新工艺及集流体制备
传统塑料电镀都需要经过清洗和氧化的前处理过程。基于等离子清洗技术的塑料电镀新工艺可以避免使用强氧化剂,减少的清洗带来的污水处理难度;研究了新型敏化、活化配方,降低了传统电镀中钯的使用。该技术可以提升传统电镀的工艺水平,也可以用于PP、PET集流体的制造。
成果3:心室辅助泵聚氨酯材料及模具设计开发
心室辅助泵属于医疗器械,其所要材料整体为医用聚氨酯。课题组完成了心室辅助泵的结构仿真及模具设计、聚氨酯材料持久性抗凝搞溶血表面改性、高强度耐久性聚氨酯隔膜浇注成型料配方及制造工艺研究。
成果4:高熔体粘度、高强度、高韧性聚乳酸改性材料制备
纯PLA材料结晶度高、熔体强度低、韧性差、对水敏感性高等缺陷,严重限制了其应用,本项目采用长链支化聚乳酸(LBPLA)与蓖麻油、异氰酸酯原位复合,制备高粘度、高强度高韧性聚乳酸改性母料 。材料在保持高拉伸强度(保持率大于90%)的基础上,韧性大幅度提高,断裂伸长率达到161%,较PLA提升32倍,熔体粘度远超过纯PLA树脂,熔体强度大幅提升。
改性原理:原位复合过程中蓖麻油(CO)与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原位反应形成聚氨酯弹性体(COPI);利用自制的高粘度长链支化聚乳酸与COPI原位共混,得到兼具高粘度、高强度、高韧性PLA改性材料,可拓宽PLA材料的应用领域,在吹塑薄膜、发泡保温材料等领域应用。
CO与IPDI反应原理图
成果5:PBS-PEG生物降解材料制备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作为一种全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优异的成型加工性以及力学性能而倍受青睐。而聚乙二醇(PEG)具有显著的生物相容性、无毒性以及优异的亲水性。由于PBS结晶度较高,疏水性强。因此,将PEG引入到PBS中,可以改善PBS的力学性能、亲水性能、结晶性能和生物降解性能。
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扩链法合成PBS-IPDI-PEG嵌段共聚酯产物结构式:
应用领域:用于生物医用材料,包括:手术缝合线、组织工程支架、药物缓释载体等。
成果6:高吸附性硅基海绵材料
三维海绵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油类、有机溶剂及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项目采用多种硅烷为原料,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具有特定形状的三维多孔硅基海绵材料及硅-碳复合海绵材料。通过测试 发现材料对于油类、有机溶剂、铜离子等均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可作为各类过滤器的吸附芯材及密闭空间的滤毒通风系统吸附材料等。
硅基海绵材料
微观形貌
09
天津科技大学 烯烃聚合催化及聚烯烃材料团队
展位号·
8C22
学术带头人·
姜涛 教授
团队成员·
陈延辉 教授
李健 教授
曹晨刚 副教授
闫冰 副教授
王亚婷 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乙烯选择性齐聚合成线性a-烯烃
烯烃聚合催化剂Ziegler-Natta/茂金属催化剂
高性能聚烯烃(UHMWPE、POE、PBE、PE-Wax)
主要展示成果 ·
成果1: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成套技术可提供2~5万t/a连续装置工艺包,具有工业应用业绩
采用专用催化剂,制备分子量为100万-800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根据需求调整颗粒大小、粒度分布、活性组分特征等,以此调整产品粉料颗粒大小、粒径分布、细粉含量、堆积密度、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等;
先进的工艺技术,解决粉料颗粒粒径小、蜡含量高、产品发粘、装置连续、平稳、长周期运行的问题;
先进的脱挥、脱灰工艺,解决粉料挥发份高、灰分高的问题,得到的高纯UHMWPE产品,灰分含量<50ppm;
成果2: 低成本、耐高温的聚烯烃弹性体专用催化剂
采用新型催化剂,低成本主催化剂,制备聚烯烃弹性体POE、PBE等。辛烯含量>20%,密度 0.865-0.890 g/cm3。已经实现工业化生产。含规整短支链,不含不饱和链、与聚烯烃相容性好、高弹性,高强度,高伸长率、耐候性耐紫外线性好、优异的耐低温性能
加工流变性能好。
科技盛宴,诚邀参会!
秘书处联系方式
焦红文 13520839996
焦志伟 18610321984
杨小青 15675646760
魏瞿强 15001310665
展位咨询
观众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