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政策速递 | 近期重点政策汇编【2025.09.01-09.07】
最新动态
政策速递 | 近期重点政策汇编【2025.09.01-09.07】
2025-09-1222

重点政策汇编

2025.09.01-09.07


行业要闻


今年前七个月我国轻工业稳健运行 营收超13万亿元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数据显示,今年前七个月,在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支持下,我国轻工业运行稳健,生产、营收、市场规模均保持良好态势。规模以上轻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实现营业收入13.2万亿元、利润7601.1亿元。

消费市场方面,政策效应显著。1—7月,轻工11类商品零售额4.9万亿元,同比增长11.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7.4%;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电动自行车、洗衣机、空调产量分别增长33.2%、9.4%、5.1%。

产业升级层面,投资增长强劲。轻工主要行业投资增速保持两位数增长,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及制造业投资增速。

出口方面,继续保持韧性。1—7月,轻工商品出口5357.5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25.1%,同比增长1.1%;21个大类行业中11个保持增长。

(来源:央视网)


行业相关


两部门联合印发《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方案》


近日,国家标准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提出,加快以标准提升引领工业母机产业优化升级,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工业母机又被称为机床,是制造机器的机器,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产业,在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当前,我国工业母机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产业规模连续十余年位居全球第一。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有关负责人曾表示,我国工业母机产业整体技术水平进入世界第二梯队前列。

《方案》要求,要以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为抓手,增强高水平标准供给,强化产业链供应链标准协同,加快推进标准体系国内国际兼容,最大程度释放标准化效能。

《方案》明确了两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其一是到2026年,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基本建立,以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促进工业母机产品质量提升和设备升级换代,以高水平标准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制修订标准不少于300项,牵头制修订不少于5项相关国际标准,国际标准转化率达90%,标准供给结构更加优化。加快高端工业母机、高档数控系统、高性能功能部件、先进制造工艺、关键核心零部件等标准研制,部分关键标准适度领先于产业发展平均水平,标准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作用更加有力。加快创新成果转化为先进适用标准,形成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类科技计划项目标准成果的常态化衔接机制,标准与产业科技创新联动更加紧密高效。其二是到2030年,适应工业母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全面形成,标准的技术水平和国际化程度持续跃升,以标准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效能全面显现,减材、等材制造标准整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部分增材制造标准水平达到世界领先。

《方案》确定了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的建设思路。包括注重标准体系与产业高质量发展联动,以标准助力解决产业链短板和瓶颈,推动前瞻及原创性标准突破和推广应用,以标准助力实现工业母机产业锻长板、补短板、固底板齐头并进;注重统筹产业链上中下游标准一体化建设,充分考虑产业链上中下游标准协调配套关系,强化“链”式思维,通过科学的标准体系建设牵引工业母机产业质量整体跃升;注重国内国际标准体系兼容加快采用先进适用国际标准,及时推动中国标准向国际标准转化,积极开展优势领域国内国际标准同步制定,以标准国际化加快促进工业母机产业国际合作。

根据《方案》,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主要由基础通用、设计配套、制造装备、制造工艺、检验检测、行业应用6个层次,34个大类、17个小类内容组成,并根据工业母机产业发展进行动态调整。

《方案》指出,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是支撑工业母机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标准群,通过标准与产业链上中下游各环节的映射,实现相关标准与技术、产品、服务的“软联通”。其中,基础通用标准贯穿工业母机产业链,是标准体系的底座;设计配套标准构成了工业母机生产的配套保障;制造装备标准是标准体系核心,体现工业母机的整体技术水平;制造工艺标准是产品成型的关键,影响着产品质量和成本管控;检验检测标准是评估产品质量的依据;行业应用标准为工业母机赋能其他产业提供技术保障。

《方案》还提出“加快关键急需标准研制、推动成系列标准制修订、强化交叉融合领域标准研制、加快提升我国标准国际化水平”四方面重点任务。其中,在加快关键急需标准研制方面,围绕高端复合数控机床、一体化压铸、精密锻造、复合增材制造、高端注塑成型、高档数控系统、高性能功能部件等重点方向;在强化交叉融合领域标准研制方面,积极开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母机中应用相关标准的研制。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两部门联合开展小微企业增信会计数据标准深化试点工作


财政部9月1日发布消息称,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发挥会计数据融资增信作用,拓展会计服务领域和功能,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拟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联合组织开展小微企业增信会计数据标准(以下简称“增信标准”)深化试点工作。

试点目标方面,以“完善数据标准、丰富应用场景、扩展推广路径”为工作目标,进一步完善增信标准内容,验证增信标准的科学性和技术路线的可行性,丰富增信标准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模式,逐步形成多种特色鲜明的推广路径、行之有效的推广方案,推动实现小微企业融资增信。

(来源:证券时报)


数据统计


2025年1-7月我国锂电池隔膜进出口情况分析


据专委会与海关总署统计数据,2025年1-7月,我国锂电池隔膜进出口呈现出鲜明的结构特征与市场态势。

从细分品类看,乙烯聚合物制电池隔膜(商品编号39201010)的进出口表现尤为突出。出口方面,其出口量达27284791千克,金额高达1789646644元,无论是数量还是金额,均远超丙烯聚合物制电池隔膜(商品编号39202010),成为出口主力。这反映出全球市场对乙烯基电池隔膜需求旺盛,我国企业在该品类的生产与供应能力得到充分释放,凭借技术与规模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占据重要份额。

而在进口领域,丙烯聚合物制电池隔膜进口量为1445369千克,金额达355278599元;乙烯聚合物制电池隔膜进口量1605703千克,金额628551727元。整体进口规模相对出口较小,但进口金额仍处于较高水平,说明国内在部分高端或特殊性能的锂电池隔膜产品上,仍存在一定的进口需求,需从国际市场补充。

综合来看,2025年1-7月,我国锂电池隔膜出口强势,特别是乙烯聚合物制电池隔膜表现亮眼,彰显国内产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优势地位;同时进口也反映出国内市场对多元化、高端化隔膜产品的需求,未来产业需进一步在技术升级与进口替代上持续发力。

(来源:海关总署 中国塑协电池薄膜专委会整理)


2025年8月全国月增泡沫塑料EPS制品加工能力1300吨/月


2025年8月,全国泡沫塑料EPS制品加工领域新增投资项目27项,涉及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增投资2.25亿元。预计8月全国新增泡沫塑料EPS制品加工能力1300吨/月,月增装备样本量123台(套)。

【泡沫塑料EPS制品加工能力(吨/月)】

【按原材料与加工类型分(吨/月) 】

8月,全国新增阻燃类EPS加工能力315吨/月,其中板材类200吨/月;新增非阻燃类EPS加工能力1000吨/月,其中型材类750吨/月,箱体类180吨/月。

【按地域分布】

8月,全国增加泡沫塑料EPS加工能力前三的省份分别为江西、浙江、河南。

(来源:中国塑协泡沫塑料EPS专委会)

*免责声明:本文相关内容源自公开网络信息,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转载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并不构成投资及应用建议,文中内容为原创者观点,如涉著作权事宜请随时联系我们:010-65225256。

相关阅读


《2024中国塑料工业年鉴》

重磅发行

点击下方图片??了解更多详情


《2025中国塑料工业年鉴》

广告火热征集中

点击下方图片??了解更多详情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CPPIA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

电话|010-65225256

邮箱|cppiabgs@163.com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