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更好满足消费领域金融服务需求,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引导金融机构从消费供给和需求两端强化金融服务,满足各类主体多样化融资需求,推动扩大高质量消费供给,助力释放消费增长潜能。《意见》从支持增强消费能力、扩大消费领域金融供给、挖掘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促进提升消费供给效能、优化消费环境和政策支撑保障等六个方面提出19项重点举措。
《意见》指出,要夯实宏观经济金融基础,支持居民就业增收,优化保险保障,积极培育消费需求。强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激励,加大对服务消费重点领域信贷支持,发展债券、股权等多元化融资渠道。
《意见》强调,要聚焦消费重点领域加大金融支持,结合消费场景和特点创新金融产品,持续推动消费领域金融服务提质增效。优化消费支付服务,健全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加强金融消费权益保护。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推动《意见》各项政策实施落地,强化跟踪监测,指导金融机构持续加大消费领域金融支持力度,为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行业相关
六部门:开展2025年度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
人民财讯6月20日电,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度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的通知,按照《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要素条件(2025年版)》,分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和领航级智能工厂四个层级进行培育
(来源:人民财讯)
到2027年制修订标准100+!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印发
标准是引领工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为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等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方案》,部署产品碳足迹核算、资源综合利用标准急用攻坚,绿色低碳产业、数绿协同领域标准创新引领,节能节水、绿色制造领域标准提升更新等三大行动,明确未来三年标准制修订重点方向,提出加强标准化技术能力建设、政策标准衔接、标准贯标达标等保障措施,进一步发挥标准化工作效能,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强《实施方案》宣贯解读,凝聚各行业标准化技术组织力量,持续推动重点标准清单滚动更新,扎实推进清单内标准研究与应用实施,用高质量标准擦亮新型工业化底色。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工信微报)
生态环境部发布《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2025)》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产品碳足迹管理工作,《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和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提出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2024年5月,生态环境部会同14部门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并牵头推进工作落实,全国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迎来良好开局。
为全面反映我国在产品碳足迹领域的工作情况,向社会各界宣传展示我国碳足迹工作的实践和成效,生态环境部编制了《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进展报告》),并于2025年“全国低碳日”(6月25日)正式发布。《进展报告》系统梳理了2024年以来各部门在产品碳足迹领域的工作进展,从建立健全管理体系、构建多方参与工作格局、推动规则国际互信、加强能力建设四个方面介绍相关工作成效,并对未来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作出展望。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工作部署,进一步健全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体系,加快研究重点产品碳足迹因子,探索打通产品碳足迹管理工作“全链条”,加强国际交流,促进碳足迹规则国际认可,持续推进《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各项任务落实落地,确保取得工作实效。
(来源:生态环境部网站)
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适应气候变化进展报告(2024)》
为全面反映2024年我国适应气候变化工作进展与成效,持续有力推进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分享中国实践和经验,2025年“全国低碳日”(6月25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适应气候变化进展报告(2024)》。
《报告》指出,2024年是全球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年份。在全球变暖和厄尔尼诺事件叠加作用下,去年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多地遭遇破纪录致灾性极端天气事件,全面提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刻不容缓。
2024年,各有关部门和地方持续落实《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在气候变化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社会系统、区域格局和保障机制建设等方面持续推进适应气候变化重点工作并取得实效。截至目前,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印发实施省级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39个试点城市积极探索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同时,我国积极响应联合国“全民早期预警”倡议,生态环境部、中国气象局在COP29期间联合发布《早期预警促进气候变化适应中国行动方案(2025—2027)》,并启动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早期预警旗舰项目,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高早期预警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提供支持。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着力完善适应气候变化工作体系,继续推动落实《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坚持“主动适应、科学适应、系统适应、协同适应”原则,加快推进气候适应型社会建设,为美丽中国建设添砖加瓦,为提升全球适应气候变化能力贡献中国方案。
(来源:生态环境部网站)
数据统计
2025年1-5月BOPP进出口数据统计
中国是BOPP薄膜生产大国,进口依赖度低,进口BOPP产品主要以高端功能膜为主。按照产销国与地区的出口量分析,主要有日本、中国台湾、瑞典、韩国、德国等,以上五个地区占据我国BOPP进口总量的65%-70%。根据海关总署数据统计,我们看到2025年5月中国BOPP进口总量为4.37千吨,进口均价较为6315.88美元/吨,1-5月累计进口总量24.45千吨。
按照BOPP出口贸易伙伴来分析,我国BOPP薄膜出口国主要为菲律宾、越南、墨西哥、中国台湾和日本等地。根据海关总署数据统计,2025年5月中国BOPP出口总量为70.04千吨,较4月的65.45千吨有所上涨,出口均价较4月略有下降,为1847.57美元/吨,1-5月累计出口总量为315.59千吨。
(备注:中国BOPP进出口数据以丙烯聚合物制非泡沫塑料的板、片、膜、箔及扁条出口数据作为参考,BOPP无单独具体数据但包含于此类,税则号39202090,文中数据统计用BOPP代替丙烯聚合物制非泡沫塑料的板、片、膜、箔及扁条。)
(来源:海关总署 中国塑协BOPP薄膜专委会)
2025年5月全国绝热用EPS消费量为5.72万吨
【样本企业范围】
2020年至2025年,全国范围内在产、新建绝热EPS制品加工企业。
【样本企业数量】
990家(截止25年5月)
【综述 】
2025年5月份,全国绝热用EPS消费量为5.72万吨,同比下降8.6%,环比增长4.7%。
【泡沫塑料(EPS)用量(绝热)】
【按产品应用类型分】
5月阻燃EPS珠粒消费量:
传统板材(聚苯板、石墨板)合计约为4.5万吨;绝热型材(模块、砌块芯材)合计约为4560吨;改性材料(热固板(浸渍)、匀质板(颗粒)、硅质板(包覆))合计约为7640吨。
【按地域分布】
5月,华北地区绝热EPS消费量约为1.67万吨;华东地区绝热EPS消费量约为1.26万吨;西北地区绝热EPS消费量约为1.1万吨;东北地区绝热EPS消费量约为0.7万吨;华中、西南地区绝热EPS消费量合计约为0.55万吨;5月,全国绝热用泡沫塑料EPS消费量前三的省区分别为河北(9800吨)、山东(7700吨)、新疆(4300吨)。
【全年预测量】
截止2025年4月,预测全年绝热EPS消费量约为51.14万吨,1-4月已实现预测量的42%。(注:全年预测量依据实际发生情况随月调整)
(来源:中国塑协泡沫塑料EPS专委会)
2025年5月泡沫塑料EPS行业产销景气指数为108.8
【综述】
2025年5月份,全国泡沫塑料EPS行业产销景气指数为108.8,环比下降1.4点,同比下降5点。行业产销整体活跃水平位于景气区间但较去年同期继续回落。
【2025年5月指数】
【主要分项指标】
从组成景气指数的9项分项指标来看,较上月5涨3跌1平,珠粒供应、进口、型材、箱体订单、采购价格本月表现较好。
【国内贸易】
国内产销方面,5月阻燃EPS消费量约为5.72万吨,同比下降8.7%,非阻燃EPS消费量约为27.8万吨,同比增长1.7%,其中:型材消费量约为21.2万吨,同比下降2.4%,泡沫箱消费量约为6.68万吨,同比增长17.3%。
【国外贸易】
对外出口方面,5月EPS出口量约为4.18万吨,同比增长28.5%。出口量最多的地区是东南亚,约为1.2万吨,出口前三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越南、韩国、沙特。
(来源:中国塑协泡沫塑料EPS专委会)
2025年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1.1%
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7204.3亿元,同比下降1.1%(按可比口径计算)。
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709.5亿元,同比下降7.4%;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0170.7亿元,下降1.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856.8亿元,增长0.3%;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592.5亿元,增长3.4%。
1—5月份,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3580.4亿元,同比下降29.0%;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20201.4亿元,增长5.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3422.5亿元,增长3.7%。
1—5月份,主要行业利润情况如下:农副食品加工业利润同比增长38.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1.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1.6%,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0.6%,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9.8%,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7.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0.6%,纺织业下降1.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4.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10.4%,汽车制造业下降11.9%,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50.6%,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同比增亏,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比由亏转盈。
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4.76万亿元,同比增长2.7%;发生营业成本46.88万亿元,增长3.0%;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97%,同比下降0.19个百分点。
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182.36万亿元,同比增长5.1%;负债合计105.26万亿元,增长5.3%;所有者权益合计77.09万亿元,增长4.8%;资产负债率为57.7%,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
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26.40万亿元,同比增长9.0%;产成品存货6.65万亿元,增长3.5%。
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5.61元,同比增加0.24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8.29元,同比减少0.14元。
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资产实现的营业收入为72.9元,同比减少1.6元;人均营业收入为179.6万元,同比增加5.6万元;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20.8天,同比增加0.1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70.5天,同比增加4.1天。
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9.1%
(来源:国家统计局)
*免责声明:本文相关内容源自公开网络信息,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转载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并不构成投资及应用建议,文中内容为原创者观点,如涉著作权事宜请随时联系我们:010-65225256。
相关阅读
2025中国塑料加工业促外贸稳量提质交流大会
点击下方图片??了解更多详情
《2025中国塑料工业年鉴》
广告火热征集中
点击下方图片??了解更多详情
《2025中国塑料工业年鉴》
诚邀投稿
点击下方图片??了解更多详情